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本科招生报考指南

发布时间:2024-05-21    点击数: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网址:http://eee.hqu.edu.cn/

电话:0592-6162380

学院概况

1.师资队伍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62年的物理专业,1983年设立电子工程系,1989年创办电气工程系,2000年5月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有教职工146名,其中专任教师106名,教授14名,副教授50名,高级职称教师60.3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7名,占专任教师比82.07%。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57名,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香港城市、东京大学、千叶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的博士。

现有国家高端专家7人次,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等人才项目3人次,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人才40人次,桐江学者等厦门市、泉州市各类人才28人次。

2.办学亮点

★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电气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工程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

★光电信息学科群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专业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拥有完备的学科平台。福建省电机控制与系统优化调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厦门市专用集成电路系统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移动多媒体通信重点实验室。

★产教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近三年,学院教师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72项,横向科研项目140项,累计科研经费超40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76篇,申请国家专利授权168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4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走访省内外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光电产业园60多家,积极对接政府部门,签订共建合作基地29个。组织师生参与“互联网+”产业赛道、厦门火炬高新区新星挑战赛等,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3.学生培养

★科创育人体系完善。组织参加各类科创竞赛,近五年,学生获国际、国家和省级奖共计450余项。其中,13次“挑战杯”“互联网+”省级奖项,10次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一等奖;获批35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特色鲜明的侨生/境外生培养。具有完备的侨生/境外生培养方案,包括:科技创新、学习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体系等;开设巴基斯坦联合培养班,成立港澳台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平台。

    

★活力党建显风采。学院获评福建省标杆院系,3个支部获评福建省样板支部,均已通过验收,党委多次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本科生第九支部“政务心”项目获评福建省2021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学子互动

★培养了优质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去向率始终保持在学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超3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各类知名企业;考研/保研升学主要为清华、复旦、浙大、东南大学985/211高校及中国科学院。

★紧密的产学研结合。累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10余个;积极组织各本科专业在实践基地开展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及产学研结合;校友资源丰富,与在东南沿海等地的校友企业联系紧密,实现校企对接,促进就业。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制,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具有电气与机器人结合、电工与电子结合、信息与控制结合的电气工程宽口径交叉学科特色。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适应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电气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30%~50%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就业口径宽,涵盖电网、电厂、新能源、电信、设备制造等广泛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行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四年制,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侧重光电检测、光纤传感、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学设计领域人才培养,课程涵盖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及光学设计原理等,通过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机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深造机会,毕业生将胜任光电信息技术、光学设计、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成为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通信工程,四年制,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理论与工程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传统通信技术与5G/6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交叉融合等特点。主要学习通信理论和相关工程技术,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既能从事通信、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胜任相关教学、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因应数字化时代需求而持续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进步为该领域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随着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成长,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转型为专业人才创造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可以在通信设备制造、电信运营、软件开发等多个子领域寻找职位,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四年制,工学学士):本专业是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与主要推动力。结合集成电路、通信网络、智能系统等领域特点,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立足于服务海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重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培养,通过以应用为背景的专业实践课程设计、项目式选修课模块、企业实习等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资源。该专业毕业生,可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产品制造与应用等工作,也可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应用物理学,四年制,理学学士)

信息技术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它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之一。而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本专业是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将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光电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多位教师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学生将重点学习四大力学等主干课程,并接受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做为“拔尖人才试点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光电技术、信息物理方面的研发设计能力。30%~50%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所深造,其余学生进入光电科技、电子网络科技、半导体等行业。

名师寄语


郑志刚

二级教授,研究员-教授双岗,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桐江学者、荟萃计划特聘教授,高层次领军人才,物理学与系统科学学科带头人。承担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专著6部,论文200多篇,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杂志副主编、编委。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首届优秀骨干教师奖等。

寄语:新时代的科学技术变革,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网络通讯、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应用物理是基础。信息学院强调基础与应用并重,能力与创新同行。新一代工业革命以智能制造、机器学习、信息互联为目标。愿你尽情展开梦想之翼,与我们携手并进!

罗继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福建省电机控制与系统优化调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调度优化、智能决策和自动推理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担任2021ICNSC国际会议主席、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和厦门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寄语:人类科技文明历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正在经历智能化,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的专业属于后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专业,愿你也加入进来,与时共进,在专业学习中描绘事业蓝图,在专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郭新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入选福建省“创新之星”,福建省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产业化专项)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和10余项企业技术委托开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译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转让5项,2021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寄语:“中国制造2025”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机器人、电动汽车、储能与智能电网等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愿你我在此用“新电能”点亮彼此的“数字化”人生梦想,拥抱网联的信息世界!

欧聪杰

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各类项目10余项,在《Phys. Rev. E》《EPL》《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寄语: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伟大时代。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紧扣时代脉搏,致力培养光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应用物理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学子的加盟!

朝东

教授,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半导体发光器件应用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软件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厦门市专用集成电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1项。

寄语:信息、物质与能源被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电子信息工程科技是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的科技领域。欢迎你到电子信息领域飞翔。


贺玉成

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省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带头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和EI收录80余篇。

寄语:万物互联,科技先行,让我们一起来迎接以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邱伟彬 

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JST) 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研究专家;发表SCI收录论文超60篇,参与撰写学术专著一部,授权美国专利两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基金项目;所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届获得年度校长特别奖-研究生个人类。

寄语:复兴的年代造就精彩的人生,愿你我脚踏实地,爱拼敢赢,努力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婧

教授,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重点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等1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50余项授权专利和17项软著,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本,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2024年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2023年厦门市第九届专利奖三等奖、2021年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寄语:如今“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积极拥抱这一浪潮,愿你能和我们一起携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共同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里自由畅游,开启探索未知的旅程。在这里,解锁你的无限可能;在这里,展开你的缤纷未来!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部分)


泉州校区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邮编:362021

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联系我们

       院办电话:0592-6162380    团委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7教学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8 师德师风监督电话:0592-616238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