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陈文寿(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泉州12月12日电(记者 王永雪)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陈文寿日前在第三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之提出及推进,为华侨华人从文化发展、尤其是信仰层面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之实现创造了巨大的正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性。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盼望“和平海峡”的出现与“中国梦”的圆满。
陈文寿表示,大陆与台湾应是“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终极统一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外华侨华人可以继往开来,通过“信仰中国”推进“和谐海峡”之建构与“中国梦”之实现,为中国建成名副其实的现代民族国家添砖加瓦。而“一带一路”倡议之提出及推进,为华侨华人从文化发展、尤其是信仰层面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之实现创造了巨大的正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性。
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格局导致大陆与台湾分别对国家建构进行不同的道路探索,诚如“红色中国”和“自由中国”的标签所示。虽然政治制度领域由于民主化进程之起步和程度不同,两岸差异的超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经济制度领域的不同或许可以依赖市场经济的冲击力自然破解(“两岸经济区“或所谓“中华经济圈”之类区域性与民族性的经济整合)。至于文化心理差异,或许可以在去政治化的同时,依托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来消解。换言之,我们需要一个超越政治经济制度的“文化中国”以至于“信仰中国”。
陈文寿指出,“信仰中国”也是超越民族国家政治版图的差序包容式的同心圆结构,恰如“文化中国”之三个“意义世界”,也是由三个紧密相连的“信仰板块”所组成:第一板块是大陆与港澳台,即台海两岸四地;第二板块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各种东西宗教的海外华人信众群体;第三板块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外国信众群体。“信仰中国”之“信仰版图”超越中国的“政治版图”,其第一信仰板块等于中国的“政治版图”,而第二、第三板块显然是“信仰国境线”之海外延伸,是“海外版图”。较诸以源自欧美之现代民族国家为国家建构标准的“政治中国”,毋宁说“信仰中国”(与“文化中国”)更符合传统时代东亚地域的“中国—诸夏—夷狄”之中华世界秩序原理,或许也更有助于为解决中国对外关系和两岸关系提供新的战略依托和政策思维。
“信仰中国”作为大陆之“软实力”以至于“巧实力”的体现和工具,对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当代中国以及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显然是不能回避、而应该倍加认真应用的。“信仰中国”绝不是消极的负资产,而是积极的正能量。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信仰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可以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隐性防线,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形象的传播和改善,对于国家统一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信仰中国”自然也是不可替代的柔性力量,应该可以化解其推进过程中的不少难题。
在“信仰中国”中,台湾与大陆以及港澳同属“信仰版图”与“政治版图”重合之第一板块。虽然当前两岸因为主权、治权等高度政治敏感性问题而对于“政治中国”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但是对于“信仰中国”或许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
陈文寿说,对于两岸关系而言,“信仰中国”实际上已经发挥、而且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从一九八三年湄洲祖庙寝殿修复后至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旅游探亲之前,到湄洲祖庙进香者有一百五十七批五百六十二人,请回神像七十六尊。这显示宗教信仰在两岸交往中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对于“信仰中国”的台湾信众而言,信仰认同也许有助于其更加关心两岸关系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和“政治中国”的终极统一。
“信仰中国”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民心相通”之重要的心理基础。“信仰中国”无论是从大陆、港澳台,还是从海外建构或重新建构,都能够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正能量。
陈文寿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盼望“和平海峡”的出现与“中国梦”的圆满,以至于“和谐世界”的来临,也希望特别重视包括“信仰中国”在内之文化发展、创新、交流、传播的柔性力量。
原文链接:http://bj.crntt.com/doc/1040/3/4/6/104034668.html?coluid=92&kindid=0&docid=104034668&mdate=121200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