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10月28日在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本报告调研对象包括130余个国外智库和30余家国内智库,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11月5日,分析汇总了共计2400篇国内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文章,其中800篇国外智库文章,1578篇国内智库文章。

  其中根据数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全国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如下:

  “一带一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经过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调研显示,国内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研究的时间起点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是全国最早关注“一带一路”的国内智库。

  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的时间起点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国内“一带一路”重点智库及其代表性成果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以下为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研究报告》摘录

   国内外“一带一路”相关智库调研报告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外智库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 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我们选取综合排名前100位的智库分析发现,71%的智库都关注过“一带一路”相关话题,欧美智库关注度最高,超半数欧美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持中立态度,亚投行、中国周边外交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是欧美智库的关注重点。除欧美智库外,沿线国家智库也十分关注“一带一路”推进情况,其关注重点主要是如何实现与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等方面。国内对“一带一路”研究较多的20个智库中,民间智库数量最多;从智库专家的基本观点看,95%的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乐观态度;从智库专家的学科背景看,国际政治方向的专家较多且以高校教师为主;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官办、高校、民间智库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与国外智库相比,当前国内“一带一路”相关智库在研究选题、讨论深度、建议实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专家建议智库需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重视战略思考也重视特定专题的深入研究,加强国内外智库合作。

  一、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情况

  (一)欧美智库对我“一带一路”战略关注度最高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受到了许多国际知名智库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我们选取综合排名前100位的智库分析发现, 71%的智库都关注过“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其中关注度排名前10 的智库中,有9个来自欧美国家(见表1),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相关发文量位居榜首(见图1)。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表1.国外对“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

(注:国际排名是指美国发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图1.国外主要智库“一带一路”相关发文量排名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图2.国外主要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从欧美智库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态度看,53%的智库专家持中立态度(见图2),认同“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意义,但认为该战略的具体推进效果仍有待观察。持积极态度的智库专家约占26%,他们认可“一带一路”的合作互惠性,认为该战略对中国国内可以解决经济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外可以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扩大经贸合作。约21%的智库专家持消极态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带有极大的政治意图,旨在扩张其全球影响力。

    (二)亚投行、中国周边外交、人民币国际化是欧美智库的关注重点

  从上述十个智库的研究内容来看,有三个热点。一是对亚投行的相关研究最多,约48%的文章探讨其运营治理等问题。核心观点有: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建立亚投行可帮助改善亚洲基础设施;亚投行的运营应吸取现有金融机构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亚投行透明度;对美国谴责其盟友尤其是英国加入亚投行持批评态度,提议美国可考虑加入亚投行,与盟友一起在亚投行内部发挥作用。二是中国周边外交关系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是关注重点,认为中俄、中印彼此重视、互取所需是大势所趋,但多数智库认为印度应通过中印合作不断扩大经济外交和地区影响力,而提醒美国应警惕中俄关系加强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冲击。三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美智库极力反对,尤其是针对人民币申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多数专家认为美国应予以阻止。

  从关注重心变化来看,其侧重点从“一带一路”战略影响等宏观研究逐渐转向具体应对策略上。大部分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应以“制衡”为主,主要观点是:美应增强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自身实力、扩大亚太贸易网络(包括加快TPP进程)、“拉住欧洲国家,抢占非洲大陆”、重新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伙伴关系、增强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存在等,以此应对中国的战略意图。英国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则更加谨慎,认为应评估该战略对欧洲的实际价值后,再考虑对接问题,同时也提醒欧洲国家不能因“一带一路”可能带来利益就盲目跟随中国脚步。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更关注如何实现战略对接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发现(见表2),其关注重点主要涉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本国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态度、本国战略与中国战略的对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表 2.沿线国家对我“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

  二、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情况

  (一)国内关注“一带一路”的主要智库机构

  目前国内对“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关注最多的前20个智库中,民间智库数量最多(9个),占比45%,官办智库和高校智库分别占比 25%、30%(见表3)。

  除线下研究和学术交流外,部分智库还在线上开设了“一带一路”研究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上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的专业研究平台(如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已达30余个,其中民间智库和民间机构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有17个,且大部分公众号能够保持每日更新,及时报道“一带一路”的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表 3.国内“一带一路”重点智库及其代表性成果

    (二)国内“一带一路”智库的关注特点

  从智库专家的基本观点来看,绝大多数智库(占95%)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此战略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在肯定“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同时,多数专家指出“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并进行了诸多针对性研究。持消极态度的专家(2%)认为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足够支撑“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引发国内经济的“空壳化”。

  从智库专家的学科背景看,从事国际政治领域研究的专家发声较多(见表 4),且以高校教师为主,而关注经济、法律等专业性领域的专家较少,仅有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走出去”智库等少数智库的专家偏向于经济和投融资分析。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表 4.“一带一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

  从起始研究时间来看,官办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最早, 始于2014年上半年(见表5),民间智库则在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广泛讨论。从发文频率看,民间智库文章更新速度更快,研究活跃程度相对较高。

“一带一路”的智库生态

表 5.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的时间起点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范畴逐渐拓宽,研究内容日益务实,不同智库研究也各有侧重。官办智库研究侧重点集中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从国家宏观决策制定、政策发布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高校类智库注重发挥其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选取国家、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官办智库和高校智库相比,民间智库的研究主题更侧重于服务企业“走出去”, 特别注重海外企业经验总结、风险应对等方面。此外,部分机构推出了“一带一路”相关指数,例如宁波航交所发布了“海上丝路指数”、上海航交所发布了“一带一路航运指数”等。

  三、国内外“一带一路”智库的比较

  总体上看,国外智库和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自研究均趋向深入,国内智库的研究更加具体到企业投融资、文化交流等方面,国外智库的研究从评估战略的影响转向讨论对华战略、应对策略上。两者的差异在于:一是态度上,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普遍偏中立,而国内智库则普遍较为乐观和积极。二是研究主题上,国外智库相对更关注亚投行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

  智库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交流、沟通民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目前,国内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机构还不够多,与国外智库相比,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智库间研究主题重合度较高,特色研究、深入研究不多,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调研发现,大多数智库研究内容主题相似、转载居多(特别是在国别风险研究、失败案例研究等方面),分析观点以偏概全,有详细数据支撑的研究成果较少。二是存在“理论满天飞、实践跟不上”的现象,缺乏对具体国别的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国情和民俗禀赋各异,有些专家缺乏对国家的深入研究、忽视对当地文化和舆情的分析,做出的研究与报告“简单片面”。三是智库间合作不够,都想“抢占先机”,导致智库间“各自为战”,综合优势难以显现。例如,有多家智库机构都曾宣布建设“一带一路”相关数据库,但调研中尚未发现真正成熟的数据库产品或服务,且存在数据来源不明、类别不全、鱼龙混杂等问题,数据重复采集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亟待国家层面进行统筹。专家建议:一是,智库需要与政府部门和“走出去”企业做好交流,结合海内外数据支撑,分析出我国海外投资的真正问题所在,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既要有大框架的战略思考,也要有沿线国家特定问题的研究,如地区结构、社会舆情、文化背景和种族部落关系等。三是,国内智库间应发展智库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顾虑和偏见,用更好地叙事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原文链接:http://theory.gmw.cn/2016-10/31/content_22740556.htm

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