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进校读书时,只有一个系”,华侨大学第一届学生、“60级校友”(1960年入学)、香港镜报副总编辑梁德标,面对日新月异的校园感慨道,学校变化太大了。
在华侨大学建校55周年纪念日里,这所著名侨校迎来梁德标和他的班主任康玉琛这对古稀师生。
梁德标说,当年来学校就读时,只有中国语言文学系,一个班,总共80余人。“1960年,学校还只有雏形,我们只能暂时借读在别的地方,第二年去了现在的华文学院就读。”
1962年,梁德标等来到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就读。他依稀记得,当年只有一幢教学楼,几栋宿舍楼,“规模估计只有现在小学的水平。”如今漫步校园,他看到了当时亲手种下的树,“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经成为苍天大树了。”
学校毕业后,他被分到了一家广州的报社,随后又定居香港,从事记者、编辑工作50多年。梁德标坦言,毕业这么多年,这是第二次返回母校。如今华侨大学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他都觉得“超乎想象”。
当年康玉琛响应国家建设特色侨校的号召,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赶赴华大,这一教就教了几十年。祖籍山东青岛的他,从此带着子孙后代定居在了福建泉州。他说,如今他已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华大人”。
“我见证了华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说,当年初来时“本以为华侨大学应该是富丽堂皇,一到地点,都是荒山,房子还透风漏雨。”康玉琛不仅是华大的第一届老师,还是首位班主任。
康玉琛说,“我是首位班主任,也是第一位随后一直留在华大的老师,是学校变化的见证者。”法律专业毕业的他,从开始教公共法律知识课开始,直到华侨大学有了法律系。
如今,梁德标见到老师,还记得他当年教书的内容。他们感慨,一个是一辈子留在了华大,另一个则始于华大。“有点激动,很高兴看到她(华大)慢慢‘成长’。”康老师与梁德标看到年轻的校友从学校走出,表示对华大的未来充满期许。
55年来,华大从第一届的84个学生,到今天泉州、厦门两个校区在校学生三万余人。至今,学校共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17多万人,其中境外学生占了5万多人,他们正为所在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为促进中外友好及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完)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11-01/7599639.shtml
更多:参考消息: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51101/983259.shtml?sg_news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5/1101/13/B7BCLAKF00014JB6.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51101/46069757_0.shtml
和讯:http://news.hexun.com/2015-11-01/180268514.html
贵阳晚报:http://www.gywb.cn/content/2015-11/01/content_4069695.htm
中国日报中文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5-11-01/content_14300730.html
中国网:http://media.china.com.cn/gdxw/2015-11-01/537633.html
人民网:http://chinese.people.com.cn/n/2015/1101/c42309-27762745.html
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o/2015-11-01/doc-ifxkhchn5798132.shtml
21CN: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5/1101/13/302205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