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朱熹在福建有两个名字极易引起混淆的门人,一为黄榦,一为黄幹。“榦”“幹”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在今天大陆通行的简化汉字中又都写作“干”,因此一些古籍和今人的论著里都曾出现过误用的情况。

    黄榦,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长乐人,后徙居福州东门外(今闽侯县境内)。黄榦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69岁。黄榦是福建黄氏黄膺宗第十四世孙,其父黄瑀,官至监察御史,共生五子,黄榦排行第四。

    据《宋史》记载,乾道六年(1170年),黄榦17岁时父亲去世。淳熙二年(1175年),他师事江西清江学者刘清之,第二年春,在刘清之的引荐下,始于崇安五夫里从朱熹求学。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以次女嫁黄榦。绍熙三年(1192年),朱熹卜居建阳考亭,黄榦就近买地建房,居家以随。在此期间,朱熹将所编《礼书》中的“丧”“祭”二礼交给黄榦编撰,结果令朱熹非常满意。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病重,将深衣和所著《礼书》底本托付黄榦,嘱其继续完成未尽部分,并努力阐扬朱子理学。

    黄榦于绍熙五年(1194年)开始从政。是年宁宗赵扩即位,在朱熹的至交、时为执政的赵如愚引荐下,朱熹被任命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黄榦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不久黄榦母亲去世,旋即回家守丧三年,其间求学者络绎不绝。

    嘉泰二年(1202年)之后,黄榦先后任过监嘉兴石门酒库、江西临川县令、新淦县令、安徽安庆知府等职。嘉定十一年(1218年)初黄榦辞官,专事访友讲学。但不久之后朝廷又命知和州,被他以病为由推辞了。同年九月黄榦任广东潮州知府,十二月奉旨主管亳州明道宫,第二年四月到达建阳,十月回福州,此后专事讲学直至终老。其墓葬在今福州北峰长箕岭。

    黄榦在做官期间颇有政绩,百姓深受其惠,政声极佳。同时,作为朱熹的弟子兼女婿,在学术上他又是朱熹学术的重要继承人,最忠实于师说,影响很大。

    朱熹的另一弟子黄幹,字尚质,福建长溪西乡察阳(今福安阳头)人,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卒年不详。黄幹比黄榦年少十八岁,其父黄参,以耕种、打鱼为生。

    黄幹也是朱子学较为重要的传人之一。庆元二年(1196年)至嘉泰二年(1202年),朝廷禁道学,朱熹及其弟子在职者均被斥逐,史称“庆元党禁”。在此期间,朱熹避往长溪县(其境大致涵括今福建福安、福鼎、柘荣、霞浦等县),在龟龄寺(今福安市社口镇附近)讲学。此时朱熹的一些友人和弟子避之犹恐不及,而据《福安市志》记载,黄幹却甘冒风险前往龟龄寺拜朱熹为师,并将他迎入家中居住,以便早晚求教。由于黄幹勤谨好学,十分尊敬朱熹,朱熹对他倾囊以授,很是器重,黄幹由此而得朱子真传。朱熹去世后,黄幹同杨复一起讲学,广收门徒,阐扬理学。

    在党禁解除后,朱熹的门人日渐受到朝廷重用。黄幹由于精通理学,被召入朝。先入文渊阁翰墨,后做到集贤院直学士。他死后被祀于乡贤祠,安葬于四十都(今福建霞浦县境内)。

    而黄榦与黄幹不仅同出一门,同属福建黄氏,名字相近,籍贯相近,并且还有着共同的学生饶鲁。由此可见,黄榦与黄幹实在是渊源深厚,共同为朱子学的阐扬与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后人铭记并作出认真分辨。

   (作者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5-09/29/content_865361.htm?div=-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