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4日讯 汽车缓慢行驶在蜿蜒盘桓的310国道上,海拔已经超过了3000m,这个数字还在上升变化中。华侨大学甘肃积石山支教团一行11人将前往达里加垭口——海拔3700m的青陇交界处。
窗外,群山绵延,巍峨雄奇。大片的草甸植被把原本冰冷的高山装点的异常美丽。远处陡峭的山峰与云天相接,大片的云雾翻过山梁将大山卷携在黑压压的身体中。同行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马上就要下雨了。果不其然,没一会儿,阳光就消失在云层中。雨点猛力地砸在车窗上,噼噼啪啪溅出一个个很大的水花。山谷中升腾起雨雾,前面的道路都看不清了,只好打灯缓行。雨继续下,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同行的队友们都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神奇的景色,都忙着拍照。我们这几个人都是参加了暑期支教的队友,我们从遥远的东南跨越万水千山来到积石山这一方沃土。是的,原本我们的心中忐忑着“积石山自然环境有多恶劣?那里的宗教氛围那么浓厚,我们会不会不适应?支教生活会不会充满艰辛?”这样的疑问,在我们生活了一段时间过后都消除了。
积石山,真是一方沃土!
还记得每天清晨东方高塬上跃动的那一抹朝霞酝酿成一轮红日开启我们一天的支教生活;还记得每日与淳朴善良的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上课一起活动玩耍;还记得一日三餐你我“灰头土脸”与油烟为友;还记得我们在油菜簇拥的散发着青草香味的乡间小道上奔跑大叫;还记得我们穿过麦茬地,跨过小溪流,翻过那道山梁去家访时的艰辛……日子一天天流去,我们已经成为了积石山的一部分。是的,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入一个遥远又平凡的世界……
孩子们
微笑是最好的交流
这里的孩子们有着和这里的蓝天一样清澈明亮的眸子。他们善良乐观又淳朴可爱。我们会一起在草地上用青草杆子编蚂蚱笼子,他们会微笑着给我们介绍这里的一草一木。对,微笑。这是我们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孩子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很多时候我们都听不懂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会笑着摇摇头说听不懂,孩子们却会十分认真的重复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手比划着,脸上的表情认真又急切。我分明从他们眼睛里看见了童真。孩子们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美好。和其他同龄人相比,许多孩子的身体都太弱小了。有时候,拉着他们的小手,我们都生怕伤着他们。
每次家访,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当亲眼看见孩子们家中简单破旧的家具,家中老人沧桑黝黑的面庞,盆碗里简易的饭食,我们都鼻头一酸,心中落泪。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里又显出一份很难与他们年纪相称的坚强和担当。
每次上课,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都会产生一种紧张感。不是因为自己怯懦课堂,而是觉得我真的担着一份责任。我们在现实和理想中纠结徘徊。正如积石山支教团一直秉承的那样“积石成山,点亮梦想”。每一个支教老师都是一支火炬,都怀揣着一粒火种,我们都细心呵护着火种,小心翼翼地去点亮孩子们内心沉寂着的梦想,然而,我们的努力到底会不会有结果呢?在贫穷现实的生活面前,孩子们的梦想太脆弱了!有多少已经点亮的梦想被熄灭?!我们在这样一次支教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单单是让他们获得知识,拥有梦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坚持梦想——让他们从自己身处的文化环境和大地土壤中汲取力量。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是美好的。只有热爱自己的土地,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想要去改变自己的处境。正如穆斯林们说的那样:“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正是在对这方沃土充分了解之后,孩子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和故土紧密相联的。没有了祁连白雪、麦浪滚滚、晚祷诵经,孩子们是学不会自己去发现和坚持梦想的。我们绝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孩子们的思想,若要做一支火炬,那就去点亮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吧!
校长
根植于梦想开始的地方
小关乡并不是世外桃源。这里有21世纪最发达的网络、电视,这里有汽车、人气偶像贴画。这里的人们都懂得外面的世界多么鲜艳。能够甘于寂寞,掌握了知识再回乡长期教书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校长也是小关乡当地人,他说小关小学就是自己的母校,第一次听到这一句话我的眼眶就湿润了。难得有这么一位乡村教师还能够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坚持教书育人!当我们第一次去他家做客时,我们都问他为什么不在镇上买房子住?校长微笑着说:“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离不开这里。生活在这里,我会感到很高兴。”简单朴实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这位校长对故土的眷恋之情。的确,这里的许多教师都是年轻人,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艰苦、单调的生活选择外调或者干脆放弃教师职业外出干更“挣钱”的行当。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地方——原始与现代的交错地带,人们的思想也在经历复杂的变化。这位正直壮年的校长因为怀着一份对故土的不舍和对家乡教育的责任坚持了下来,整整8年。也许,正是在他的孩提时代种下的乡土情怀种子让一个20岁的知识青年回到积石山,回到小关乡。
关于理想和信仰
一份心灵的安慰和指引
“长大以后我要去华侨大学!”“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去清净寺看看,我想只要对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实现。”“我想像老师那样到处去看看,走遍海角和边疆!”……这是一次美术课上,同学们在画纸上写下的言语。每一个字符都跃动着一颗纯洁的心灵,每一句话语都饱含着一个小小的梦想。这里的孩子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暑假生活中,去清真寺诵经与礼拜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一部分生活,我看着男孩子们头上那一顶顶精致的小白帽,就会由衷的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单单是世俗的道理。在清真寺里,在古兰经中,他们获得的是一份心灵的安慰和指引。这样一种“精神熏陶”教育是我们得不到的。我们总是回避宗教,因为我们没有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很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方面我们是学生,我们得向他们学习怎么做一个虔诚的精神信仰者,学会怎样在未来的日子里依旧明白什么是“不忘初心”。孩子们写下这一个个愿望,我不清楚到底会不会实现,但真主的信仰却会伴随他们一生,即便残酷的生活让他们的梦想折翼,这里的孩子们依旧拥有精神的皈依,总可以好好活一辈子。我们不都是想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点么?我们总说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然而,有人注定离不开大山,而离开了大山的那一些人也总得常怀桑梓才好。让他们眷念故土,让生活的理想从开始就扎根泥土吧。
我们
从生活中汲取力量
很棒的年轻人!不是自夸,而是自信。我们放弃暑期回家、旅行的机会,去实现人生中那个必须经历的经历。我想支教团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加入这个集体的。我们有青年人的乐观天真,有被别人认同的强烈渴望,有九零后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通过这样一次支教活动走入真实的生活,触摸到这个国家最脆弱的一部分。我们接触到的这一群人是当今中国近2亿贫困人口中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个缩影,他们是一扇窗户。通过他们,我们这群象牙塔中的“孩子”得以看见世界的悲悯。他们是一面镜子,他们是一种鞭策。看见他们,我们的内心就积蓄起一股力量,这力量让我们想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孩子们。这力量让我们意识到青年人在这个社会中担当的责任,这力量让我们逐渐看清未来的方向。
在路上
向着最初的梦想出发
支教是责任,旅行是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平静如水。
周末,我们踏上了旅途。去攀登绵延祁连山脉中的一点……
“哎,到了。”队友碰碰我说。我们迫不及待的下了车,身处高海拔的我脑子有点昏沉,然而,异常明媚刺眼的阳光让我获得了能量。眼前,便是达里加垭口,脚下群山绵延,310国道在这里翻过山脊,蜿蜒蛇曲着冲进山谷,向着青海而去。
我们顺着山脊,跟随前人脚步,向山顶而去。一路多彩的经幡随风猎猎作响。这便是我们和自然所产生的最美妙的共鸣。在人类生存信仰中,自然就是他们的父母。洁白的岩石拥有圣洁的内涵,写满文字的彩色经幡是人们对生命最真的敬仰。站在高处,面对远方夕阳,我们忍不住呐喊。为我们的支教生活,为我们共同的青春,也为了孩子们最初的梦想。不远处的天空中,一只雄鹰振翅飞翔,两只小鹰跟随其后,在高山云雾衬托下,那景色真美。我想,孩子们就如同高山中的生命,他们离不开这一方沃土,他们的理想将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如同这经幡一样,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传递着这个社会对这里的每一个孩子的关爱,启迪着孩子们去认识自己的土地。
积石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的特殊旅程也才刚刚开始。在这样一次特殊的人生旅程中,我们都渐渐成长了。
原文链接:http://xm.fjsen.com/2015-08/14/content_1649114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