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我到泉州后感觉空气特别好,说明泉州的经济结构是轻型化的,避免了重化工业对城市的负面影响。”上月17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研究员汤震宇在华侨大学演讲时说,这也反映出泉州经济运行的劳动附加值较高。

    3个月前,汤震宇专门到泉州做过一次调研,对当地港口交通发展有亲身体验。此次做客“华大讲堂”,他在题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报告中说,对于泉州人热情好客、做事踏实、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印象深刻,相信泉州一定会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中国经济离不开海洋

    投影幕布上的一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01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有所回落,但也达到49.3%,即当年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近一半是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海关数据和港口数据表明,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如果按金额来算,海运占60%,但实际进出口的货物则90%是靠海运;海洋经济也有相当规模,2014年达到5.4万亿元,涉海就业人口达到3500多万人。

    社会比较熟知,我国是世界原油、铁矿石进口大国,而“进口煤炭”一项也颇能说明问题。作为传统的煤炭生产大国,2008年进口确实不多,大概4300万吨左右,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2013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煤炭已达到3.3亿吨,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煤炭进口第一大国。

    “我国经济已经离不开海洋,尤其是海上通道已经成为重要命脉。”汤震宇说,中国发展必须走出去,那么海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与相关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推进经济带的区域大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和平发展新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学术界热烈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和脉络是什么。汤震宇说,现在比较一致的共识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在升温。作为东南沿海具有悠久历史并充满发展活力的港口城市,泉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显著地位和巨大作用已有定论和共识。翻阅泉州市制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汤震宇从中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忱和企盼,评价“这是一个有眼光、接地气、内容实的方案”。

    ◆泉州港有待挖潜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惊叹:“商人商货聚集之多,几难信有其事。”明清以后,泉州又缘何逐渐褪去“东方第一大港”的光环?

    汤震宇认为“借鉴历史经验尤为重要”,建议在古代泉州港比较优势和管理以及古代泉州对外贸易、文化影响、人文交流、技术实力等方面,当地应加大系统论证的力度。

    在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泉州又该如何找到新的定位、脱颖而出?我国沿海地区现有51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海岸线,其中42个拥有规模以上港口。在2013年51个城市的GDP排位中,泉州居第12位,在41个地级市中居第5位;在42个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排位中,泉州居第19位……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汤震宇认为:泉州的GDP、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在沿海地区51个城市中整体靠前,而在41个地级市中,GDP、工业增加值处于第一团队,进出口额处于第二团队。

    “有一项泉州非常突出,那就是重箱在集装箱吞吐量中的比重为81.4%,居全国第一位。”汤震宇说,泉州港的集装箱运输组织水平令人刮目相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空箱和重箱一起统计,我们在做经济分析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重箱,因为重箱是实实在在地代表了贸易,空箱只是为运输组织所调配。泉州工业运行对集装箱运输有较高的需求,这说明“泉州的制成品经济价值较高,适箱货比较多”。

    泉州港已经跨入亿吨大港行列,进出港口的集装箱重箱比重较高,但外贸货物和外贸集装箱运输明显偏弱。汤震宇认为,泉州港已形成较大规模,但在沿海地区42个规模以上港口中仍处于中游位置,并且以服务国内为主。泉州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及其经济运行、工业生产对港口的贡献度不是太高。

    ◆跟进“海丝”建设

    到了泉州,汤震宇听到“中国鞋都”、“中国瓷都”、“东亚文化之都”很多称号。他认为,目前泉州的城市名片存在内涵不清晰、内容不集中、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如何通过一个词或一句话,使外地人记住泉州并传遍天下,这是一个既有挑战性,也需要大量付出和坚持做下去的长期工程。

    “在城市软硬件配套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方面,泉州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存在县域品牌、企业品牌高于城市品牌的现象。”汤震宇认为,历史文化、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映衬效应不够明显,容易让人将泉州视为一个生产制造型城市而不是综合发达型城市。

    结合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泉州还需进一步完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更好地整合各种特色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汤震宇进一步“把脉”:泉州部分港区疏港公路还未打通“最后一公里”,泉州湾深水航道有待拓宽,在提升临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任务比较繁重。

    从“走出去”的视角看,汤震宇认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大有可为”。比如,泉州在国内地级市中较早建立地方银行,拥有900万海外侨民,有较大的海外引资和一定的对外投资规模,因此,“积极推进泉州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和本币结算,争取成为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汤震宇认为大有文章可作。

    泉州鞋帽、服装业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但总体上缺少央企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或像三一、华为之类的民营巨型企业。汤震宇建议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跟进、产业链复制的模式,在“海丝”沿路国家中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一个“小泉州”,开辟以泉州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区,在海外放大泉州的经济规模和效益。

    “虽然没有中铁建这样可以在海外总包大型工程项目的企业,但泉州众多产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基本建设提供配套产品的,具有很强的实力和很好的声誉。”“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巨大,汤震宇希望泉州市能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积极跟进“海丝”建设项目。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5-02/01/content_807098.htm?div=-1

    更多: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50201/43070898_0.shtml

 

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