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政协履职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就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政协履职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6月6日,全国政协办公厅在京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理论研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和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更好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市民正在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游览。图为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展位的中国式现代化图书。(视觉中国/图)
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不同国家、地区因其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对此形成多样回答,并构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和现代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基本路径,也为解决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共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张文明认为,新发展理念明确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思维和实践经验,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这一创造对世界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同时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大同理念,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指南和理论法宝。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表示,超大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要突出人民性的价值取向,着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新样板;突出引领性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突出创新性的转型导向,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突出系统性治理思维,着力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典范;突出传承性的精神品格,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标杆。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戴均良看来,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大城市牵引引领作用;强化产业支撑,全面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市功能;更好统筹城乡,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底盘,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张义珍表示。
按照党中央明确的时间表,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昌林以“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指标建议”为题,在深入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等五方面选取了28个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委员们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层逻辑的深邃思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新理论。
“从理论渊源上讲,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凝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实现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和提高经济循环内生动力,应该沿三方面战略路径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以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战略路径;以持续建设超大规模市场为着力点,以不断完善内需体系、扩大内需为战略路径;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着力点,以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战略路径。
国内国际双循环内涵丰富且存在多重辩证关系,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从历史逻辑层面,要全面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替变化和因势更迭;从作用机理层面,要科学阐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次关系和重点突出;从现实发展层面,要深刻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从价值实现层面,要积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渗透和联动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雷认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强化提升产业韧性;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推动生态价值实现。
对于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党委书记杜志雄提出,贯彻落实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求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两者视为有机耦合的互有联系、彼此促进、循环共生、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要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价值,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深化农村改革举措,建立健全两者融合发展机制。”杜志雄说。
民建中央副秘书长蔡玲表示,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营造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有利于“两个健康”的法治环境等。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主席廉毅敏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要以规划引领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开放合作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推动传统海洋经济向新型蓝色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应有之义。结合山西省政协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课题,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主席吴存荣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观点,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我们要提高战略和辩证思维能力,聚焦生态保护,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要求落到实处;聚焦高质量发展,把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新的生产力的要求落到实处。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大力培育、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表示,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支柱,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范教育体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激励和表彰机制,切实增强教育家型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中始终重点把握的重要原则。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赵永清提出,要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点在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和战略性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化、调整、组合、完善国家有关战略功能板块,发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在海外侨界的话语阐释,有利于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力量,助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看来,华侨华人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述者、传播者,要谋划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海外侨界的话语阐释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讲清楚和平发展的故事,在更大范围内凝心聚力、在更广阔空间中谋求共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m7ymbKL2l2oPw6OzTkNxw
(编辑:李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