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华文学院是国务院侨办首批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作为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学院目前已为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2万多名毕业生,对中华文化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华文学院副院长沈玲表示,2016年学校提出“教学质量年”后,学院也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关键。”

学生培养:差异化 重实践

    “华文学院是全校境外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学生的结构也最为复杂。”沈玲表示,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教学质量,学院一直坚持对学生实行差异化培养。

    华文学院目前设有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和汉语言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收境内生,学生将来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华文教育专业招收境外生,学生将来主要回到所在国担任华文教师;汉语言专业也是招收境外生,分商务汉语和旅游汉语等方向,培养汉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对此,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就强调了各专业的差异性。例如,为了确保学生今后能够胜任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华文教育专业设置了一系列有华文特色和师范特点的课程,如《华文教育概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汉语教学法》《课堂模拟教学》等。同时,开设《中国画》《中华武术》《中国书法》等课程,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中国传统才艺;汉语言专业,除开设汉语类基本课程外,还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商务谈判》《商务汉语》等课程,全面开展汉语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训练等。

    同时,三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也强调差异化。华文教育专业举办语言文化大赛,学生以课本为依托,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朗诵中国经典诗歌或者改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为戏剧或歌曲;汉语言专业组织学生参加语言实践调查活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开始参加“一帮一”等教学实践,二年级时会担当“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令营”的任课教师,三年级时则到境外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的汉语教学。经过各种实践锻炼,学生们都具备了到海外进行汉语国际传播的能力。

    “差异化的培养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专业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沈玲表示。

教师提升:多举措 强能力

   “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至关重要。课堂上,尤其是境外生的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打破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多主动与学生对话互动,让他们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沈玲认为,只有教师上课更精彩、更有趣、更受学生欢迎了,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学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方面,学院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每年新引进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的年轻博士。“年轻教师为学生上课,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沈玲说。

    另一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学院将组织教师重温学校的《教师手册》,让大家重新探讨“怎样做一名好老师”,熟知“华大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同时,组织新进教师集中接受专项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学院还设立院级课题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教学改革、思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研促教。

    另外,学院建立常态化的院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师间的听课制度,通过教师间相互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上好一堂课”和“上好一门课”的能力。

国际化办学:引进来 走出去

    华文学院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国际化办学色彩,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生到此学习生活。除了“引进来”,学院还鼓励本科生积极“走出去”,到境外美国、台湾等地交换学习。

    “鼓励学生到境外学习,一方面是响应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号召,另一方面,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学生到境外学习回来后都反映收获很大,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沈玲说,学院本学期还将举行游学台湾系列讲座,请到境外学习的同学介绍经验、分享心得,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华文学院还计划与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语言学方面的全英文课程,不断提高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沈玲表示,今后华文学院师生将继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将学院各专业打造成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品牌,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华文教育基地、海外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大学预科教育基地”。

    (原载于2017年2月28日第866期《华侨大学报》)

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