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商管理学院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不俗成绩:去年底,学生团队的作品《内地高校香港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研究》接连斩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前年,学生团队的作品《海峡两岸战地文化遗产现状及合作路径调查研究》也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省赛特等奖……
成绩的取得,与工商管理学院一直以来坚持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密不可分。学院团委书记文竞之告诉记者,科技创新活动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融合的重要平台。学院着力打造“工商三赛”体系,即社会实践竞赛、管理者挑战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双创技能。
首先是萌芽阶段。文竞之介绍,社会实践竞赛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年学院平均达40多支团队、近300多人参与实践,覆盖大一70%以上学生。同学们脚步踏遍祖国大地,研究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实践归来举行多场成果汇报会,学院也连续两年获得“华侨大学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社会实践为工商管理学院广大学子提供了面向社会的平台,通过整个团队的前期准备、具体实施以及后期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汲取经验、获取知识,为其成长道路奠定一块基石。
针对中段年级的学生,学院以管理者挑战赛作为其锻炼的平台。该赛事与专业相结合,通过比赛让选手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鼓励广大学生活学活用,将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比赛中,形成了良好的效果。“管理者”挑战赛年度总报名人数超过600多人,覆盖大二60%的学生,参与范围广、影响大,成为工商管理学院一大亮丽名片。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校级创业计划竞赛是终极练兵场。”文竞之说。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历届创业计划竞赛,工商管理学院都是报名人数最多、参赛团队最多、获奖最多的学院。
除了“三赛”机制,工商管理学院还通过实施课堂延伸计划、模拟实践计划、实战扶持计划,建立了从初期的创业理论指导到模拟实践再到结业后的创业扶持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创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院主推“校外创业梦想导师+校内专业导师”机制,通过邀请自主创业成功的校友回访授课,与学生分享最切身的创业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管理学院还有“创新商业模式青年创业特训营”和“匹克训练营”两个创业培训团队,简称“创业班”和“匹克班”。“创业班”经过层层选拔,分别从大一大二学生中选拔出50名有创业意向、有激情、潜力大的优秀学生,组成创业特训营,预期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培训。该班同时辅以学院最优秀的专业导师讲授创业理论知识,打造最激情、最专业的导师团队,携手共创创业之梦。
“匹克班”则是学院与匹克集团联合创新的项目。通过企业与学校的面试,从工商管理学院大三学生中精心挑选出36名优秀学员进入匹克集团进行培训,并由学院老师及企业人力资源人员担任班主任,进行为期一年半的企业文化知识学习。参观企业各项工艺流程、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匹克高层讲授课程、职场礼仪学习、“匹克杯”大赛、实岗实习机会等,则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企业高管的实践培训和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职场要求,从实践中体验与课堂学习完全不一样的教学。
同时,工商管理学院还构建了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该计划为创业团队配备由专业学者老师组成的创业导师和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创业梦想导师,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创业资金支持以及创业跟踪服务等,帮助团队顺利完成项目落地,实现创业梦想。
虽然学院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真正创业的成功,它实际上是创业精神的培养”,这是文竞之对双创教育定义的“初心”。他表示,未来,工商管理学院还将本着这个“初心”,在开展双创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018年工商管理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答辩会现场
(原载于2018年6月5日第917期《华侨大学报》)
(值班编辑: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