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下午,由华侨大学人事处、音乐舞蹈学院主办,华文教育处、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体育学院和美术学院协办,以“跨文化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为主题的华侨大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十五场在李碧葱音乐舞蹈大楼203会议室举行。学术沙龙由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张媛主持,华文教育处等5个单位的8位教师分别参与主题发言。
张媛首先对参加此次学术沙龙的教师表示欢迎,并对沙龙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华文教育处涂伟处长,围绕华侨大学的华文教育及国际中文教育展开分享。他认为,扎实推动海外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以民间华文教育为抓手,推动民间外宣与民间外交工作,形成具有华大特色、集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研究、传承、传播、弘扬、创新于一体的“大华文教育”格局。接着,就华文教育工作格局、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体系、孔子学院、海外华文师资培训、华文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华文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他提出,要打破学科壁垒,合力推动华文教育信息化建设。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王嘉顺副教授,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在地性”展开分享,他提出,在传播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融合,以更好地与接受文化的国家或地区产生共鸣和连接。他强调,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以满足当地接受文化者的需求和喜好,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作为传播者,可将中华文化视为外来文化,进而观察和分析当地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互动,他提出,要努力将自己提升为研究型的传播者。
美术学院卢蓉副教授从自己多年参与国务院侨办主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出发,以在美国、西班牙、泰国、老挝及南美洲国家的书法教学为案例,介绍自己探索出的一套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书法教育新范式,用可视的书法艺术、可触摸的书写工具传递隐藏在艺术中的人文思想,从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扩大中华文化的认同者和传播者。
体育学院陈颖副教授结合海外讲学经历及对外交流工作,分享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传承情况,介绍海外学生到中国学习武术的现状、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她认为,要以实地教学、传技、交流、互动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展示“传播”窗口,促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更广范围内被接受和“传承”。
张媛结合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文化中国·海外华人中文才艺广场舞培训班”,通过组织、参与教学的经历,以实证调研展开对广场舞教学的学术研究,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以中国传统舞蹈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活动提供了一定参照。张媛认为,在培训内容上,要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在形式上,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的表达方式,在手段上,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音乐舞蹈学院廖俊宁在高校大美育环境下,就二十大精神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讲话指示,汲取闽南地方文化,面向海内外侨生开放的南音通识课程为案例,介绍团队所建立的三维一体传承模式:熟悉南音、了解南音、参与传承南音的循环系统,让大学生从接受到认可、从认可到共情、从共情到参与传承的路径中,寻找南音在发展变化中的生命延续,既承袭了传统古乐的风貌又能青春不朽。
体育学院肖洪波认为,在全球华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应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舞龙运动的发展和推广策略,明确舞龙运动国际化发展对于中华文化教育的深远意义,促进舞龙运动海外发展轨道,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整个华文教育的国际推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利用华文教育全球化加大舞龙运动的全球宣传力度,增强文化认同,面向海外华校、侨团开办舞龙培训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海外传播对策。
体育学院王苏凯通过介绍北狮和南狮的起源,分享目前海外舞狮运动发展的情况。他以今年前往老挝沙湾拿吉的舞狮教学为例,介绍舞狮运动在海外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从中总结了由简入繁、态度亲和、教学严谨、尊重风俗的海外教学经验,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主题发言之后,参与学术沙龙的嘉宾与在场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气氛热烈。大家表示,此次沙龙,使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有机会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从实践经验、课程改革到学术研究,都受益匪浅。教师们也期待后续有更多机会可以参与到跨学科的互动与学习中,持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