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华学大讲堂”第七十六讲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带来了题为“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意义”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常彬主持,文学院专业老师出席讲座,文学院2016级同学及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学习。
讲座伊始,刘勇阐释了五四运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并且重点讲述了五四文学为什么是“新文学”,文学的新旧又用什么来衡量。刘勇提出,五四时期的特点可以用“一点难求,巨星满天”来概括。“一点难求”指的是1917-1949的现代文学,处在古今中外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从古代向今天转型是渐进的过程,但是在这三十年是根本的、颠覆性的转折。而说到“巨星满天”,刘勇教授列举了五四时期如鲁迅、何其芳、萧红、叶圣陶等文学大家,指出五四时期大量爱国知识分子跨领域从事文学,并提出五四先驱们的文学反映了各国的先进品质,并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新精神。
刘勇还指出,五四文学自身构成的新文化品格,主要包括最强调立本、最注重开放、最渴望自由又最承担社会责任四个层面。随后,刘勇分析了五四时期的世界文化背景,并以美国、日本、欧洲和苏联的文化来进行对比。他强调,日本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美国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欧洲的慵懒却又充满创意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伟人有着高度崇拜的苏联,这些都是文化的沉淀与展现,这是我们曾经缺少的,也是五四带给我们的品质。
刘勇在讲座过程中多次用幽默的语言活跃现场气氛,在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对“五四新文学”的进一步理解。讲座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刘勇教授主讲 摄影 刘芳美)
(专业老师及同学现场聆听学习 摄影 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