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工作 > 正文

技术服务

华侨大学“支部好案例”展示:打好党支部工作制度“组合拳” 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

日期:2022-07-15

打好党支部工作制度“组合拳” 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


※党支部基本情况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是建立在科研团队上的党支部,成立于2013年3月,现有党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40周岁以下青年党员7人),均为博士学历。党支部书记侯炜同时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学院工会副主席,是厦门市和泉州市高层次人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

党支部2021年获批福建省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华侨大学先进教工党支部。团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十二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福建省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次)。


案例内容

一、背景

“侯老师服务意识强,但在工作上应注意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胡老师科研做得好,但学院服务工作参与较少。”

“高老师由于家庭原因,科研未能再进一步,后续应做好平衡。”

“我也有同感。党建和业务要深度融合,支部发展和业务进步也息息相关。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支部工作效率,提升团队业务水平呢?”

……

上述对话发生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2021年底的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一改往日的“大、泛、广”,用“小、精、细”的方式深谈支部建设以及个人思想、工作的新老问题。会上,有争执、有剖析、有反思、有措施,实实在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同志们真正做到了“红脸出汗”,认识到了自身具体缺点,并将这些问题写到下一年度《党员承诺书》中,年底继续逐条对照进行“评诺”和民主评议,形成了具有支部特色的评议制度。

组织生活会的成功召开,得益于该党支部对“如何发挥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优势,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

二、做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根基垒。作为建立在科研团队上的党支部,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党支部工作要从“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主题党日等最基本的工作制度开始抓起。近年来,该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建设、执行和创新,用“五个融合”打出了工作制度“组合拳”,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

党内会议与团队例会相融合

为破解“重业务、轻党建”“提问容易解决难”等问题,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团队例会有机结合。团队例会后,支委立即召开会议,充分讨论例会提出的工作任务,研究如何有效推动和执行,并拟定分工方案,在支部大会上进行任务分解,由党员带头“领任务、抓落实”。

这种将党内会议与团队例会相融合方式,更好发挥了党建引领的聚合力,极大提高了会议和工作效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议制度,强化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谈心谈话与科研育人相融合

科研育人是科研团队的职责所在。两名支委在一次日常谈心谈话中不约而同地提出,支部党员和团队其他成员间、团队成员和课题组学生间,也应加强沟通和交流。20217月,党支部启动了“港澳师生·砼心向学·月月谈”系列活动,涉及谈心谈话谈问题、教学帮扶“微课堂”等主题。支部党员和团队成员主动关注团队年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学业、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从“月月谈”到“周周见”、“季季说”,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激发自身活力,实现互动成长。

党支部将谈心谈话制度的范围覆盖至整个团队,将对象拓展到年轻教师和港澳学生和留学生,将党建与科研育人相融合,不仅帮助年轻教师融入团队、快速成长,帮助境外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难题,还能在育人过程中培养港澳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维护“一国两制”的理念,深化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促进中外和平友好的意识。

民主评议与三诺实践相融合

支部党员将组织生活会上反馈的批评意见和谈心谈话中得到的意见建议记录下来后,如何改?何时改?见人见事,不空谈,抓落实。

马上承诺,现在就改。支部党员将今后努力的方向写到下一年度《党员承诺书》中,年底逐条对照进行“评诺”和民主评议。这种“接地气、落实效”的评议制度,一改以往“印象式”“人情式”的“评诺”和民主评议,让党员评议内涵丰富、有据可循,不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理论学习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经常开展理论学习,有利于教师党员把握政治方向,掌握当前形势,筑牢思想之基。该党支部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学习制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提升教师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在理论学习会上,教师党员了解时事政治、强化理论武装,并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谈认识、说心得,做到理论上与时俱进、思想上以德治教、身正为范。

该支部探索和完善了“授课+自学+实践+科研+思政”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将理论学习制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发挥了教师党员教书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主题党日与服务地方相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责。该党支部主动担当,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利用专业技术优势,长期致力于村镇石结构房屋抗震防灾,并积极响应学校“千企千村行”活动,立足八闽大地,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交朋友、开眼界、求支持、谈合作、谋发展”,积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的支持和配合,探索务实合作领域,达到互利共赢。

三、成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制度。经过不断摸索、完善和创新,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已制定一套具有科研团队党支部特色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样板支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打造了“砼心向党、融合创新”新品牌,推进了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合双提升”。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彰显。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支部建设,支部各项事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获得省级、校级多项表彰。2021年入选全省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获批全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2015年获评“华侨大学先进教工党支部”。

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出。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落实,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创新性,教师党员有了强的党性和高的觉悟,当先锋、做表率,为学校学院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支部党员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雏鹰计划青年人才1人,7人次获华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教师。3年来支部共发展教师党员2人,其中培养1名新党员为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团队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落实,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服务师生和地方能力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近5年来,团队获立“课程思政”5项,与10余所行业领军企业和厦门地区兄弟院校建立“党建+业务”合作关系并设立研究生工作站,聘请校外导师10位,获横向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先锋号、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本科教学团队、省博士生导师团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2次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省优秀学位论文。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举措,牵头成立了全国性村镇防灾学术组织“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并依托该委员会成功主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村镇防灾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业界的广泛响应和高度重视,为村镇防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