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弘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党委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加快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机制,着力强化党建工作保障的总体要求,围绕乡村振兴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等学院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学院党委团结教师、服务社会的桥梁纽带。党支部按照校党委关于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传承历史文脉,弘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项目于2021年10月通过了学校党委立项,2022年6月通过了校党委的验收考核。支部是华侨大学首批党建工作示范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现有党员18人,全部参加了此次立项活动。
二、“立项活动”背景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时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古迹,并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党支部立足侨校特色和建筑学专业背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以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为重点,创新活动方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学生培养等安排,围绕调查、保护、传承、弘扬闽南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目标,使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培养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实现教学相长,树立文化自信。
三、“立项活动”做法
(一)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1.增强理论学习针对性。组织支部教师党员全面系统、联系实际学习“习近平谈世界遗产”等语录和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精神等内容,解决“两张皮”问题,学出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确保学习教育不务虚。
2.提高理论学习实效性。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开展集中研讨和现场教学,重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结合起来,让党员不光“学起来”“讲起来”,还能“做起来”“用起来”,有效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
支部集中学习“习近平谈世界遗产”等语录和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致贺信精神
(二)用好特色优势,强化精准赋能
1.点亮服务社会沟通平台。支部在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统筹资源和力量,为相关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提供沟通平台。党员教师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教工党员教育引领作用,组织教工和学生党员扎根基层,投身到服务地方的实践活动。
2.统筹资源广泛积极参与。以我校建筑学专业优势,以服务社会、加强实践教育为宗旨,以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名村为对象,发动党员持续开展对闽南地区的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街区的基础调查和设计实践活动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相关工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公司提供了专业支持,为保护传统建筑、学习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工程实践、考察交流等方面,具体如下。
(1)教学科研
① 2021.12,厦门集美区:结合一年级境外生课程设计,带领学生到厦门集美大社片区和华文学院参观传统建筑,学习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
② 2021.10-2022.05,晋江陈埭镇:基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田野调查等对晋江市陈埭镇闲置开放空间开展研究。
③ 2021.10-2022.04,厦门鼓浪屿:结合科研课题,对厦门鼓浪屿建筑色彩风貌保护与控制规划展开研究。
④ 2022.03-2022.05,厦门鼓浪屿:结合毕业设计,对鼓浪屿传统建筑与文化展开调查与研究。
⑤ 2022.03-2022.05,晋江安海镇:依托赤店村传统红砖窑等乡村工业“活态”遗产,结合建筑学毕业设计,保护传统文化,构建多样化的乡村场景,为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助力。
带领境外生到集美大社参观传统建筑,学习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
(2) 工程实践
① 2021.10-2022.05,南安洪梅镇:多次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洪梅灵应寺展开详细调查和测绘,记录建筑形制及残损情况,对其展开保护修缮设计。
② 2021.10-2021.12,泉州丰泽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急公尚义坊展开详细调查和测绘,记录建筑形制及残损情况,对其展开保护修缮设计。
③ 2021.10-2022.04,厦门集美区:对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集美农林学校旧址展开详细调查和测绘,记录建筑形制及残损情况,对其展开保护修缮设计,学习并弘扬嘉庚精神。
④ 2021.11-2022.05,厦门集美区:详细调查、测绘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研究建筑形制与特色,学习并弘扬嘉庚精神;记录未定级文物点天南门残损情况,展开保护修缮设计。
⑤ 2021.12-2022.05,泉州鲤城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观西台吴氏合族大宗祠展开详细调查和测绘,记录建筑形制,撰写调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
⑥ 2022.03-2022.04,厦门集美区:调查孙厝社区古建筑风貌,详细测绘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孙氏宗祠,勘察残损情况,研究建筑形制与特色,对其展开保护修缮设计。
(3) 考察交流
① 2021.10,厦门翔安区:拜访厦门翔安堆剪匠师,学习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② 2021.10,泉州惠安县:拜访泉州惠安大木匠师,学习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③ 2022.01,晋江梧林村: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直播节目,解读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④ 2022.04,泉州东园镇:考察传统建筑,与福菲旅游公司、龙苍村及东园镇领导干部探讨龙苍村乡村振兴、建筑保护等事宜,推动与台商区的校地合作等事项。
⑤ 2022.04,厦门思明区:参观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古建筑修缮施工工艺。
支部教师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直播节目,分享古厝里的中国
(三)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协同育人
1.坚持专业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以支部教师为主体的建筑学院师生团队,在助力泉州申遗过程中贡献了智慧力量。一年来,围绕乡村建设中的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目标,学校“光明之城”乡村振兴工作站先后在闽南地区成立了乡村振兴服务晋江英林、安海等分站,支部通过策划组织实践活动、工作营活动、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2.坚持知识传授与过程育人相结合。支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基础上,探索实践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融入实践活动,架构校内和校外课堂的专业实践渠道,联通课程思政理论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校内外融合的立体化育人课堂。
四、“立项活动”成效
1.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支部将党员素质培养、支部建设与专业学习及服务社会的实践调研相结合,引导师生党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标建筑教育工作,利用建筑学专业优势,结合建筑学院与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地域建筑等相关的课程计划和教学组织,促进支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深入到闽南各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地方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了长效连接机制。
2.在实践服务中达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支部立足自身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各项专业实践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师生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克服困难,增强了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兼备德能技等才干,有效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增强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将党建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支部立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优势,由教师党员组织对接学生党支部,积极参加传统街区和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传统建筑的测绘与记录、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在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机制,着力强化党建工作保障上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