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向上,“史”志不渝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获批“机智向上,‘史’志不渝”项目,项目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目前,支部共有党员数31人,参加活动党员数31人。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员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副书记姜峰教授,支部所辖专业为机械工程专业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按科研方向细分四个党小组。
支部围绕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机制探索,以学史为主线,从红色理论引领、支部竞赛文化、志愿服务实践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培养勇担新时代责任的科研强国建设者。将创新理论学习、科技竞赛创新、志愿奉献精神贯穿支部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号召支部成员在新时代做有信仰、有理论、敢创新、重实践的合格党员。
二、“立项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食粮,它淬炼于我们党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之中,书写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努力拼搏、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开展学史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三、“立项活动”做法
(一)学习峥嵘百年史,把稳思想方向盘(思想建设)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结合学院党委提供的学习材料,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开展一系列理论学习活动,包括“四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等党员专题学习会,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史明志的方式,使支部党员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研学党史场馆,赓续红色基因。为传承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牢记入党初心和使命,支部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党史资源,组织支部成员参观学习华侨大学校史馆、四端文物馆和陈嘉庚纪念馆,紧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理念,鼓励党员积极发掘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场所,开展寒假研学活动,走进各地党史学习教育馆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通过现场体验和切身感悟,完成知史明志向爱党爱国的转变,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参观集美陈嘉庚纪念馆和华侨大学校史馆
(二)探索技术发展史,打造科研生力军(内部建设)
分享技术发展史,增强科研使命感。为扎实推进理论学习,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支部组织不同科研方向党员围绕相关课题组所涉技术的发展历史及重大工程背景意义进行分享,倡导学生立足本职,以史为鉴,将所学知识融入专业发展、学术科研中,增强勇攀科研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科研攻坚突破。
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党的宗旨。为弘扬党员奋勇争先、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支部开展“讲好雷锋故事”主题分享活动,介绍雷锋同志刻苦钻研汽车修理技术的“钉子”精神,倡导支部党员传承雷锋精神,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厚植于心,并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成员张贴疫情防控警示标语、展开常态化精准消杀、推动废弃口罩回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科研工作者服务基层、贡献社会。
发挥专业专长,助力科技战疫。为创新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探索实践,支部依托党小组统筹组织支部党员将疫情防控与自身研究方向相结合,聚焦疫情防控防护装备保障需求,分别设计研发了4件科技防疫作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以科研生力军的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大局,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
防疫服里的冷热风机
口罩制作过程中喷丝板模型与微钻工艺
(三)领略大国重器史,筑牢科研强国梦(校企共建)
企业党建联学,领略大国重器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支部积极鼓励党员同志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及企业实习、参访、调研等机会,充分发掘企业丰富的党建资源,借助企业党建平台开展联学活动,学习大国重器发展史,学生党员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一览中国高端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了解在不同领域涌现的国之重器,领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发同志们的爱国热情和科研强国的信心,引导同志们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摩新品发布,感悟当代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党员线上参加金鹭切削工具新品发布会直播,通过对该发布会召开背景和大国重器发展历程的学习,体会到了不畏艰苦、永不放弃的当代工匠精神,培养传承了勇于挑战、踏实前进的精神,鼓励支部成员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
(四)同学大国工匠史,争当优秀科研人(师生共建)
取经全国样板,同学大国工匠史。为了通过向榜样学习提升技术能力,同时在专业学习之外也要坚持精神理论学习,支部邀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机电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的黄辉教授、黄国钦教授和姜峰教授分享专业相关领域大国工匠的故事,勉励学生党员向科技工作者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以昂扬姿态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共办学术论坛,促进学术成长。为了给机械学子提供一个广泛充分的交流平台,支部还与教工第五党支部共同举办华侨大学“承志·学术文化月”之智能制造研究生论坛,通过与导师的沟通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营造党建引领、科研攻坚、同学共进的良好氛围,促进支部青年成长成才。
共建思政平台,争做科研能手。为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认知国情校史和各种加工技术,与教工第五党支部共同开展思想政治、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三位一体的“大课程思政”平台建设,支部成员利用当今前沿的加工技术制作与校史相关的展品,并结合党史、校史和先进加工技术面向支部所辖专业方向学生开展讲述和平台展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也推动了师生相互学习成长,支部同志以导师为榜样,争当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大课程思政”平台介绍和展示
四、“立项活动”成效
1.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理论学习成效斐然。通过开展党史、技术发展史、大国重器发展史、大国工匠故事分享的主题活动,让思想引领和知识传授同频共振,培养了一批素质高、党性好、专业素质过硬的研究生党员,理论学习效果斐然:支部每日“学习强国”参与度高达100%,4人荣获学院党委2021年度“学习强国”学生党员学习标兵(前十名),支部书记参加学院党委“机志向上”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优秀宣讲人遴选活动荣获一等奖。
2.党小组建设与科研实践互融共进,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将支部党小组建设和科研实践互融共进,科技创新成果突出:支部成员获校级及以上奖学金11人次,其中国家奖学金3人,奖学金总额超20万元;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与国际国内学术汇报4人次,授权专利14篇,还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科创竞赛活动,获奖9人次。
3.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助力战疫,党员模范作用凸显。在支部的有力领导和文化氛围影响下,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党团活动,以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抗疫大局贡献力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支部成员主动结合战疫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40人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支部组织的抗疫系列活动累计登上学校党委组织部新闻网2次、华侨大学报1次、《中国研究生》杂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1次。
《中国研究生》2022年6月刊封面及支部书记江安娜文章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