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员基本情况
曾焕强,华侨大学工学院教工物联党支部成员。男,1984年1月生,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华侨大学教授、博导、工学院院长。华侨大学本科/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他长期从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应用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等多项奖励,入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A类)、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泉州市劳动模范等。
二、故事内容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从华侨大学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焕强始终把这句话刻在心上,用它来指引自己的成长之路。他怀着报国初心海外求学,心里总是记挂着祖国,希望通过留学取回的“真经”,回到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为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学有所成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工作。当前,福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他想要做的不仅仅是见证它的创新发展,更想要扎根八闽大地,用自身所学为国家发展人工智能贡献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有意义的研究,为家乡高等教育培养英才。他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个人奋斗谱写AI浪潮中的报国梦。
融入国家发展,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
1984年,曾焕强出生于福建惠安的一个小村庄里。他自幼喜欢看书,喜欢科学家的故事,从那时起,榜样的力量便开始生根发芽,在他的心中这些科学家都是“大英雄”。凭着心中对科学的兴趣和渴望,高考后,他选择就读华侨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硕期间,他勤奋好学,一路成长,对成才报国更是有着强烈而清晰的目标。“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成为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为了进入更广阔的领域,硕士毕业后曾焕强获得新加坡政府全额博士奖学金,前往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初到新加坡,他也曾因科研屡遭挫折而心灰意冷。导师鼓励他说:“认准的事情再苦再难都要走下去,报效祖国,也要有报效祖国的本领。”他当时便立志:要为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领域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迫在眉睫。学有所成后,曾焕强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就职于华侨大学,并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了“华侨大学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他说“国家发展人工智能需要人才,我也想出一份力。”
中国图象图形大会交流
凭借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共产党员永不退缩、永不服输的精神,曾焕强瞄准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带领团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数年,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他先后主持国家省部市厅级及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获得多项国内外优秀论文奖。出版教材和译著各1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8项专利实现成果转化。
主动担当作为,做地方发展的助推者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会议视讯产品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行业问题:边缘终端的计算性能不足、多模态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不足,导致视讯体验无法达到用户预期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焕强带领团队入驻企业,与厦门亿联网络、星宸科技、云知芯和华联电子开展合作,针对上述行业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他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机器具有“多模态”的人工智能。
但是,涉及多方的合作在一开始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如虎添翼”。因数据庞大、结构复杂、模态各异,且边缘算力受限,导致问题不断。曾焕强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他每天都需要抽出时间,奔波于不同的实验室之间,解决各种问题。“每一个算法的优化都需要深入的理论洞察和实验的精细调校,这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试验和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曾焕强的推动下,各方的力量有力地汇聚于一体,成功构筑了多模态智能分析与计算芯片核心技术体系,解决了各方企业面临的难题,多模态智能视讯系统正式问世。这是“边缘场景下多模态智能分析与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主要技术产业化成果,该项目不久前荣获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今,项目成果成功转化为多模态智能芯片和终端系列产品,销往全球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研讨海量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左二)
曾焕强带领团队扎根八闽大地,让科研成果在智能制造、智慧安防等多领域落地生根,有效实现了数智赋能,相关成果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上频频亮相。
曾焕强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行业科技创新,他还注重社会服务。他推动华侨大学与福建移动合作,共同建立“福建移动-华侨大学5G联合创新实验室”。他主持建立了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为各行各业的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负责人,他与泉州市政府携手共建了泉州数字研究院,为地方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围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他立足侨校,打造了涵盖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闽台科技合作基地,搭建起连接海峡两岸的科技教育交流合作的桥梁。
俯身甘为人梯,做英才培养的引领者
在忙碌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影来去匆匆。要兼顾教学、科研与行政,曾焕强的行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但不管科研任务和行政工作有多繁重,他总将教书育人放在最紧要的位置。在曾焕强的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得越激烈,他越开心:“教师就应该要唤醒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团队合影(第一排左四)
“曾老师常说,他愿意做一块‘垫脚石’,让学生踩着他的肩膀向上攀登。”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曾焕强作为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开例会、找思路。学生团队在整合格式和类型各异的传感器数据时,由于融合后的数据精准度不够导致屡试屡错。他会鼓励队员说:“机器学习的负样本和正样本同样重要,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便是。”在他的指导下,《悟道—高效多模态车辆驾驶场景自适应技术》项目最终获主体赛全国三等奖。
为让更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他作为负责人推动与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物联网产业学院”,整合政府、学校和华为、移动等知名企业的资源,构建了“协同·重构·融汇·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培养学生近两年来获得包括“互联网+”“挑战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0余项。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产教融合体系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这是曾焕强最看重的地方,他也是这么做的,用一言一行去教会学生带动学生。他心怀责任,坚守共产党员的信念与担当,对祖国人工智能事业的热爱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深深影响着学生。他带出来的学生成为行业骨干,很多都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科技创新最激烈竞争点上挺膺担当。
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曾焕强用实际的行动,诠释“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着为国家创造实际价值,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研究,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三、佐证材料
2024年4月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5月获得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
2023年12月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
2023年12月入选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22年8月确认为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A类)
2022年5月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悟道—高效多模态车辆驾驶场景自适应技术》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