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毛莉 张君荣)4月20日至22日,第十四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本次会议由华侨大学与外交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专家的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外交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动向与新理念、“一带一路”的效果评估、“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与外交学研究四个主题各抒己见。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何亚非,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等出席了开幕式。
何亚非做了主旨演讲。他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提出的国际背景、战略意义、面临的困难及应对办法等方面的见解。他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和对外援助的方案,更不是一个对外扩张的方案。“发展是硬道理,但经济不是唯一要素。”何亚非表示,要主动了解和研究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广泛解读和宣传“一带一路”的理念,从文明对话的角度实践“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
贾益民在致辞中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外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期。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体现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成为摆在中国外交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他表示,“华侨大学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为国家外交及中外关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袁南生表示,外交学学科建设离不开“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学术研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学术研讨也必将大大促进外交学的学科建设。他提出,要牢牢掌握丝绸之路这面旗帜,兼顾“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国内外两方面考虑,积极澄清“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愿景,抓住对“一带一路”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把握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原则。
在随后举行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热烈。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教授指出,学界应进一步增加地区研究机构的数量,扩大地区研究队伍的规模,细化地区研究的内容,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地区研究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以适用中国外交乃至整个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的深刻变化,进而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和理论做出贡献。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丽等在评估国内已有的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后,建议应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应从国家层面对相关研究力量统一协调,进而形成合力,对有关研究进行持续跟踪;要整体把握而非仅关注“细枝末节”;还应辩证处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外交学院高飞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历史过程,必需抱持战略耐心和信息;伴随中国的经济崛起,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外目标一定会成功。本次会议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50多位学者畅所欲言,发表了对“一带一路”的看法,这本身也体现了和平合作的古老丝路精神在国内学术界不断拓展。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604/t20160424_29807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