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的风险防范既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与引导,也需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维护与支撑,更需要旅游者自身给予更多关注和自重
□谢朝武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09亿人次,出境消费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正因如此,我国出境游客成为全球各旅游目的地争相抢夺的客源。由于出境国和地区数量庞大,地理覆盖范围较广,各地社会治安和政治经济形势又千差万别,因此我国游客在大规模跨出国门的同时,频频遭遇各种安全事件。如2010年8月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事件、2013年2月埃及卢克索热气球爆炸事件、2014年3月马航MH370失联、2015年3月国普吉岛发生大巴坠崖等,都造成不同数量的中国游客伤亡。
出境游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基于安全保障的良性发展,应该从出境地选择、风险认知、行程安排、过程管理等各角度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以保障出境游客的安全舒适。但现实是,我国游客对出境地普遍缺乏风险意识,或者对出境地的风险来源认知不足,或者存在认知错误,从而造成风险防范的疏忽或偏误,这是我国当前出境旅游市场应该大力改善的地方。
出境旅游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社会安全风险和事故灾难风险。根据国家旅游局历年发布的我国出境旅游风险提示案例,社会安全风险占比最高,比例高达六成,主要包括抢劫、盗窃、绑架、凶杀、恐怖袭击和群体性事件、非法打工等风险类型;事故灾难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各占一成多。其中,事故灾难风险包括交通安全风险、涉水风险、设备风险、火灾爆炸风险和业务安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地震灾害、台风、洪灾、冰雪灾害、海洋灾害等风险类型。发生频率居末的突发风险为公共卫生风险,主要包括传染性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卫生风险。
我国出境旅游风险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亚地区的冰雪灾害、台风、洪灾、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等自然环境风险较为高发;东南亚、南亚地区等也容易遭遇自然灾害,同时也较容易遭遇交通事故、涉水事故、设施事故和探险事故,还容易遭遇文化冲突。中亚、中东地区面临较为严重的社会治安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恐怖袭击发生概率高于其他地区。令人意外的是,欧洲地区和南美等地区也面临较为严重的社会治安风险,我国游客在法国等欧洲国家遭遇了不少盗窃、盗抢、诈骗等社会治安事件,两地都存在较高的签证业务风险。从案例来看,我国游客在北美地区容易遭遇食物中毒、疫情和其他卫生风险的影响。我国游客在非洲地区遭遇武装抢劫、绑架的频率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容易遭遇政局动荡、游行等群体性事件,且面临较为严重的卫生健康风险。
出境游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但风险的发作具有偶然性。强化出境游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和游客的共同责任。在当前形势下,出境旅游安全风险的防控应注意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出境游风险教育。游客是安全保障的对象,游客的安全素质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基础,出境游客的安全素质更是影响其出境安全的关键因素。对于出境游客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其对出境旅游的风险关注,提升其应对境外突发风险的能力。应从出境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行为习惯等各个层面加强认知教育,并从旅游线路等专项产品入手加强风险学习,以防患于未然的姿态提升游客对出境旅游安全教育的力度和强度。
第二,优化出境旅游产品的安全设计。大部分游客对出境地的风险情形处于信息劣势,旅行社在设计出境游产品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考察,对旅游线路和行程面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旅游者的能量消耗、各种意外突发风险、安全支持等都应进行细节均衡,提供具有充分安全保障的旅游产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抽检、暗访、综合考察和游客反馈的力度,推动旅行社加强安全优化工作。
第三,注重出境旅游的行前考察。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和游客等都应关注目的地的安全形势,强化行前考察,避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鲁莽之举,有关部门应做好风险预警,旅行社应做好风险预测,游客应做好风险信息接收。如最近土耳其发生针对中国游客的骚乱事件,部分游客果断取消行程,这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应有之举。
第四,强化出境旅游产品的保险保障。相比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遭遇意外风险的频率更高,受语言、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出境游客应对意外风险的能力更弱。因此,积极通过有效的保险产品来分解出境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应成为旅行社和游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旅行社和游客既要加强意外保险保障的力度,也要重视专业救援险等专项保险产品,全方位提升保险保障能力。
出境游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出境游客也处在不断成熟过程中。出境游的安全与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利益主体的支撑与呵护,既要明白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也要注意风险分布的差异性和严重性。出境游的风险防范既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与引导,也需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维护与支撑,更需要旅游者自身给予更多关注和自重。
现在正是暑期旅游旺季,出境旅游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热潮,此时更应对风险防范工作予以强化和优化,以确保出境游安全。
原文链接: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5-07/24/content_111165.htm?div=-1